传承传统文化,弘扬传统美德 | 建筑工程系邀您共同了解重阳节的深厚内涵与传统习俗
日期:2025-10-29  发布人:建筑工程系  浏览量:7


 “岁岁重阳,今又重阳”。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,是我国传统节日——重阳节。为增进广大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,增强文化自信,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,特此向大家介绍重阳节的渊源、习俗及其时代意义。


【溯源】

 重阳节,又称“重九节”、“登高节”、“茱萸节”、“老人节”,其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,在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,沿袭至今。《易经》中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两九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,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。重阳节凝聚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,寄托着人们对健康长寿、平安顺遂的美好祈愿。


【习俗】

 重阳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,形成了丰富多彩、意蕴深厚的民俗活动。

 登高望远

 秋高气爽,与亲朋相伴登高,极目远眺,既可强身健体,又能纾解胸怀,感受秋日胜景,寓意步步高升、健康长寿。

 赏菊咏菊

 菊花凌霜不凋,气韵高洁,是长寿与高雅的象征。重阳时节,赏菊、饮菊花酒、咏菊诗,成为陶冶情操的雅事。

重阳节赏菊咏菊图(2).jpeg

 佩插茱萸

 古人认为茱萸有驱邪祛病之效,重阳日佩茱萸囊或插茱萸于鬓,以求避难消灾。

3.png

 品尝重阳糕

 “糕”与“高”同音,吃重阳糕寓意步步高升、百事俱高,是节日里不可或缺的应景美食。

4.png

 尊老敬老

 在现代,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。1989年,我国将重阳节定为“老人节”(亦称“敬老节”),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风气。这不仅是传统美德的延续,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。


【践行】

 在科技飞速发展、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,重阳节所蕴含的孝道文化、家庭观念以及对生命的礼赞,显得尤为珍贵。它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更是构建和谐校园、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。对于我们职业院校的师生而言,传承重阳文化具有特殊意义:

 1.弘扬美德,培育感恩之心: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,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,感谢师长的教诲之情。在校园内外,主动关心、尊重长者,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,将孝亲敬老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
 2.关注健康,砥砺强国之志:登高、赏菊等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。作为未来的能工巧匠,我们更应关注身心健康,锻炼强健体魄,磨砺意志品质,为实现技能报国奠定坚实基础。

 3.凝聚亲情,构建和谐校园:重阳节也是团圆的节日。虽身在校园,我们亦可通过一通电话、一条信息,向远方的亲人表达思念与祝福。同时,师生之间、同学之间更应互相关爱,营造团结互助、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,让校园充满温情。


“菊花须插满头归”,这不仅是古人的佳节闲情,更蕴含着对生活的热忱与对传统的礼敬。值此重阳佳节,希望全体师生在感受这份文化魅力的同时,更能将其中敬老孝亲、感恩惜福的精神内核,化为日常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,从我做起,从身边小事做起,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校园里蔚然成风,共同构建更加温暖、和谐、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。


 祝愿所有长者健康长寿,幸福安康!

 祝愿全体师生重阳安康,诸事顺遂!

 

 

 

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建筑工程系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5年10月29日

收藏本页